锂电池产品
【48812】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李德仁:带着学生们“技能报国”
时间: 2024-06-26 09:02:04 | 作者: 锂电池产品
- 产品特点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德仁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颁发国家最高科技奖奖章。
群众眼中的他,是我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工程院院士。他将国产卫星遥感印象的全球无地上操控定位精度从300米提高到5米以内,将境外高精度遥感测图从不或许变成了或许。
学生眼中的他,是亲热和蔼的“李教师”,是精力充沛的“空中飞人”,是达观活跃的老一辈,是浸透家国情怀的科研作业者。
1985年,李德仁谢绝了国外科研院所的约请,决然回国,到母校武汉大学任教。至今,他门下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不下200人。在不断为学生引路的一起,他也带领学生“技能报国”,霸占了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能,处理了遥感卫星印象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带领团队研制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上丈量系统,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造作出了杰出奉献。
“一年365天,他有200多天都在全国各地出差。”在谈起导师李德仁时,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讨员肖雄武说。因而,他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空中飞人”。
在学生们眼中,这位处于耄耋之年的院士像二三十岁的小伙子相同精力充沛。“每次听李教师讲完话,我都十分兴奋,感觉有一身的劲儿能够投入科研中。”肖雄武说。假设不出差,李德仁大多数的时间都会泡在实验室。
“遇到一些重大事件、在国家最需求的时分,李教师往往会榜首时间站出来,”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熙告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作为李德仁的学生,他记住2008年汶川地震时李德仁敏捷成立了地震遥感信息搜集与灾情评价项目组,使用机载激光雷达展开遥感信息搜集与灾情评价作业,为抗震救灾供给决议计划和支撑。
曾经有记者问李德仁,预备何时退休?“我的教师93岁逝世,他作业到最后一分钟。我也要学教师,活到老,学到老。”李德仁说。
2008年,李德仁出书了一本名为《永不停歇的思索》的书。肖雄武记住,李德仁的每一个学生手上都有这本书,扉页上李德仁亲笔写下他们各自的姓名和鼓动的言语。“永不停歇的思索”和“持之以恒的极力”,是李德仁常常讲给学生听的话。
2014年5月,李熙作了一场以“夜光遥感”为主题的讲座,之后,李德仁约请他来家中长谈,必定了他的主意,并约请他参加研讨团队,支撑他做夜光遥感的研讨。“我十分感动”,李熙告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其时认可他的学者不多。5个月后,李熙和李德仁的相关研讨成果在遥感学界的闻名期刊《世界遥感》上,以封面论文的方式宣布,李熙是榜首作者,李德仁是第二作者。
2015年年头,李熙的研讨获得进一步发展,李德仁给李熙发了封邮件,“谢谢你为武大和实验室以及我国做的奉献”,落款是“德仁”。
肖雄武在本科时就想报考李德仁的硕士研讨生,但未能如愿。2013年,在武大攻读硕士学位的肖雄武参加了由李德仁牵头的一个课题组,并向李德仁报告科研成果。这位他早年只听过“传说”、没有触摸过的院士,不只热心地与他沟通和评论,还赠送给他一本专业书籍。
2014年,肖雄武成为李德仁的博士研讨生。开学榜首天,李德仁将重生们叫到办公室,鼓动他们“不要迷信威望,要有置疑一切的精力去发觉缺点”。此外,李德仁鼓动他们全面发展,“既要具有安排领导能力,又要具有被他人领导的本质”。
在平日里,李德仁给学生们留下的印象是和颜悦色,但在科研上,李德仁很有严厉的要求。2016年,肖雄武预备投稿一篇论文,他回想,李教师在检查初稿并听取他的报告后,严厉地指出他对国内外研讨现状了解不行全面的问题,“让我至少再阅览100篇高质量的最新参考文献和材料”。
现就读于武汉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博士生戴荣凡,是李德仁的学生。在每月的专业组会上,李德仁常常能言必有中地指出他们作业中的问题,并用超前的眼光判别未来趋势,“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在一次写作和材料收拾中,李德仁逐字逐句地修正戴荣凡的文字,“将他发现的问题手写出来,前后修正了10余次”。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肖雄武告知中青网·中青报记者,“老老实实做人、仔仔细细干事、踏踏实实做学问”是李德仁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团队谋发展的一起,必定要去满意国家的需求。而不是为了发论文、争名利。咱们是工科,必定要为国家作奉献,这是榜首位的。”李熙对李德仁的这番话回忆深入。他告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受李德仁的鼓动,自己也一向朝着这个方向,力图为国家甚至是人类社会作奉献。
现在,李熙和肖雄武都担任着学生的导师,他们学习、仿照着李德仁对他们的教导和关怀,常常与学生沟通、关怀他们的日子状况和经济状况。肖雄武说,李德仁对他们提出来的需求大多数都会极力去满意,“就像自己的爸爸妈妈相同。假设没有李教师,我必定不会发展到这一步”。
“李德仁院士是年轻一代科研学子们的精力支柱。”行将博士结业的戴荣凡说,“李院士在面临困难时不会畏缩,只会知难而进,将工作做到最好,这样的精力时间鼓动着自己和很多科研学子们。”
...。上一篇:走近国家重点实验室_科技前沿大师_科普中国-新华网
下一篇:紧盯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两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