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2015三大奖】杨旭团队:打造世界领先特种电源
时间: 2024-01-29 16:18:01 | 作者: 产品中心
- 产品特点
飞机降落之后,发动机已经停止工作,但是飞机上的电子设备仍在运行,如何为功率大、精度要求高的机载设备供电?这就必须将电网中的电能通过特种电源进行转换。然而,我国大功率电源技术在跟踪精度、稳定度、低纹波、高效率节约能源等方面不足以满足加速器、飞机、电力系统等领域的使用要求。
杨旭教授(右)和西安爱科赛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一起讨论相关技术问题
西安交大电气学院杨旭教授研究团队与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爱科赛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紧密合作,经过10余年科研攻关,成功研发出“大功率特种电源多时间尺度精确控制技术”,在诸多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研制出多个系列产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传统电源体积大,损耗大、效率低,性能差、电流不稳定、损害电池使用寿命,而且不能够满足粒子加速器、飞机、电力系统等领域的使用上的要求。杨旭教授和记者说,“特别是粒子加速器,装置非常大。比如我国上海建设的大型加速器周长几百米,对电源的精度提出极高的要求,特别需要大功率电源技术。”
从1998年起,项目团队王兆安教授、卓放教授、裴云庆教授等经10余年科研攻关,在大功率特种电源的数字控制管理系统建模、多频段优化控制等基础理论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在纳秒分辨率错相串并联、微秒级延时压缩、秒级扰动抑制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研制出多个系列的产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创新写在了产品上。
2006年,上海应用物理所对特种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流波动不能超过供电电流的十万分之二(20ppm),当时国际做到最好的瑞士PSI也只是40ppm。暑假,项目团队在西安爱科赛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了预研项目,从此连续两个月每天都到爱科公司调试,挑战酷暑和高难度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团队找到了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破解了技术难题,获得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以及国际专家的认可,提高了我国加速器磁铁用特种电源技术指标和加速器束流精度水平。
现在,项目成果应用于我国在建和在运行的3个大型加速器和1个大型受控核聚变装置,并推广应用到民航飞机外电源、电力操作电源、电化学电源、光伏并网逆变及微网逆变电源等,部分产品销往国外。经济效益累计达55亿元,为我国科研、航空、电力、电化学工业等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技术超越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项目完成人中,西安爱科赛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小青,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于文斌、副总经理姚为正赫然在列,这也体现了该项目的独特之处:校企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创新。
“校企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定位、分工明确,合作中学校做学校擅长的事情,企业做企业擅长的事情,优势互补。”白小青说。学校为公司可以提供关键技术,解决技术难点;产品研究开发,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企业更具优势。爱科与西安交大合作10几年,一直遵循的也是这个思路。
杨旭也谈道:“和爱科合作,不是先签合同,完成要求,而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先做完事情,再说投资、费用等问题。”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通过合作,许多核心技术取得突破,疑难问题得到解决,双方一起参加了很多国家大科学工程,这次获奖的两个领域高性能加速器电源、飞机外电源,都是校企长期合作发展的结果。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增强,而学校则能更好地把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了双赢。
“没想到1998年一次博览会上的面谈竟促成了长达18年的合作伙伴关系”,于文斌和记者说。从1998年开始,河南许继电源有限公司就与西安交大电气学院科研团队牵手,从始至终保持着紧密合作的关系,优势互补,共同完成了这一项目。
于文斌认为,对许继电气来说,跟交大合作最大的收获不是产品、技术,而是团队的成长。产品调试时,许继的技术人员非常拼命,虽然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技术,但他们学得非常快,科研团队提出问题就连夜改,一边改一边调试,一年就做了两、三版样机。正是在这样的合作下,许继电气产业化优势持续增长,设备制造能力先进,市场能力不断增强。
细节决定成败,科学研究要求的正是一丝不苟、耐心仔细的精神。2008年,项目团队在上海现场作加速器电源调试,发现一个“诡异”的问题:电源每到早晨八点左右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波动,影响加速器的运行。科研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对比研究,迟迟找不到原因。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老师提出,八点钟有什么特殊的呢?正好是上班时间。大家上班进入电源大厅,大厅门就会断断续续的被打开,外面的冷空气就会进来,因此导致电源的运行温度发生波动,最后经过反复查找,确定了对环境和温度敏感的元件,替换后成功解决了问题。
此项目科研团队包括教师10几位,100多位电气学子也都曾为此付出过艰辛的劳动。杨旭教授说道:“科研复杂、漫长,很多问题靠讨论解决。一个人的脑袋绝对是不够用的,正是大家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让灵感的火花碰撞,才有了令人骄傲的科研成果。”
2015年10月,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中国将于2020年至2025年间开始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至少将比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建造的目前全球最大加速器的强子对撞机LHC(长27公里),还要大上两倍。特种电源问题的解决,无疑会对粒子加速器的建设铺平道路,为基础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技术方面的要求逐步的提升,科学技术的进步永远没终点,我们仍在努力。”杨旭教授坚定地说。
...。上一篇:全球首发丨航微动力“沉默是金”静音型模块化PCS及100kW215kWh静默式储能一体机正式推出
下一篇:“老”三线向“新”生